詩偈

· 龐蘊
清靜無爲無識塵,不捨內身妙法身。 祇爲衆生有漏習,權止草菴轉法輪。 法輪常轉而人見,優曇時時一出現。 無相真空妙法身,歷劫恆沙不遷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靜無爲:指心境寧靜,不追求世俗的作爲。
  • 無識塵:沒有被世俗的認知所污染。
  • 不捨內身:不放棄內在的本性。
  • 妙法身:指佛的清淨法身,即佛的真實本性。
  • 有漏習:指衆生因煩惱而產生的種種習氣。
  • 權止草菴:暫時停留在簡陋的草菴中。
  • 轉法輪:比喻佛說法,傳播佛法。
  • 法輪常轉:比喻佛法不斷傳播,永不停止。
  • 優曇:即優曇花,傳說中極難出現的花,比喻佛法的難得。
  • 無相真空:指佛法的本質是無形無相,空靈不實。
  • 妙法身:同上,指佛的真實本性。
  • 歷劫恆沙:經歷無數的劫難和恆河沙數的時間。
  • 不遷變:不會改變。

翻譯

心境寧靜,不受世俗認知的污染,不放棄內在的本性,即佛的清淨法身。只因爲衆生被煩惱所困,暫時停留在簡陋的草菴中,傳播佛法。佛法不斷傳播,人們得以見到,就像優曇花難得一見。佛法的本質是無形無相,空靈不實,其真實本性經歷無數的劫難和時間,也不會改變。

賞析

這首詩偈表達了佛教中對於清淨無爲、佛法不變的深刻理解。龐蘊通過比喻和象徵,描繪了佛法的難得與恆久不變,強調了修行者應保持內心的清淨,不受世俗的干擾,堅守佛法的真理。詩中「清靜無爲無識塵」和「無相真空妙法身」等句,體現了佛教追求心靈淨化和超越世俗的境界,而「法輪常轉」和「歷劫恆沙不遷變」則強調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永恆性。整體上,這首詩偈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