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詩十一首

· 韓愈
暮暗來客去,羣囂各收聲。 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進慮,外憂遂侵誠。 強懷張不滿,弱念缺已盈。 詰屈避語阱,冥茫觸心兵。 敗虞千金棄,得比寸草榮。 知恥足爲勇,晏然誰汝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暮暗:傍晚天色昏暗。
  • 羣囂:各種嘈雜的聲音。(xiāo),喧譁。
  • 悠悠:閒適、悠然的樣子。
  • :仰臥。這裏可理解爲安臥。
  • 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的樣子。這裏形容思緒綿綿不斷。
  • 抱秋明:心懷秋日的明朗。
  • 世累:世間的牽累。
  • 進慮:涌上心頭的憂慮。
  • 外憂:外在的憂患。
  • 侵誠:擾亂內心的真誠。
  • 強懷:勉強抑制的情懷。
  • 張不滿:難以充分表達出來。
  • 弱念:微弱的念頭。
  • 缺已盈:雖有缺失卻已充滿內心。
  • 詰屈(jié qū):曲折;艱難。這裏形容言辭艱澀。
  • 語阱:言語的陷阱。
  • 冥茫:模糊不清;迷茫。
  • 心兵:內心的矛盾鬥爭。
  • 敗虞:失敗的擔憂。
  • 千金棄:像捨棄千金一樣棄之不顧。
  • 得比:得到的如同。
  • 寸草榮:寸草的繁榮生長。
  • 晏然:平靜、安定的樣子。

翻譯

傍晚天色漸暗,客人離去,各種喧囂的聲音都漸漸停止。我悠然地仰臥在寂靜的夜晚,腦海中思緒綿綿,心懷秋日的明朗。世間的牽累突然涌上心頭,外在的憂患隨即擾亂了內心的真誠。勉強抑制的情懷難以充分施展表達,微弱的念頭雖有所缺卻已充滿心間。言辭艱難地避開言語的陷阱,內心迷茫地觸動着矛盾鬥爭。擔憂失敗就如同捨棄千金般棄之不顧,而得到的卻只像寸草短暫的繁榮。知道羞恥足以算得上勇敢,內心平靜又有誰能指使你?

賞析

這首詩是韓愈《秋懷詩十一首》中的一首,傳達出詩人複雜的心境。開篇描繪了傍晚喧囂歸於寂靜的畫面,營造出靜謐的氛圍,也爲下文的思緒展開奠定了基調。詩人在靜夜裏思緒萬千,世間的種種牽累和外在的憂患擾亂了內心的平靜,通過「強懷張不滿,弱念缺已盈」細緻地刻畫了內心複雜糾結的情感。面對言語的陷阱和內心的矛盾鬥爭,詩人以「敗虞千金棄,得比寸草榮」表達出對得與失的看法,認爲過度擔憂失敗往往會失去很多,而所獲得的卻微不足道。最後「知恥足爲勇,晏然誰汝令」則表明要以勇敢的態度面對內心,保持內心的平靜,不被外界隨意干擾。整首詩情感深沉複雜,詩意層層遞進,充分展現了韓愈在詩歌創作中對內心世界細膩的捕捉和深刻的思考。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