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巴東嶺

巴山不可上,徒馭亦裴回。 舊棧歌難度,朝雲溼未開。 瀑泉飛雪雨,驚獸走風雷。 此去無停候,徵人幾日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巴山:位於今四川省東北部,古時爲蜀地。
  • 徒馭:指隨從的馬匹。
  • 裴廻:徘徊,猶豫不前。
  • 舊棧:古時的棧道,這裡指巴山上的險峻道路。
  • 朝雲:早晨的雲霧。
  • 溼未開:形容雲霧厚重,未散開。
  • 瀑泉:瀑佈。
  • 驚獸:被驚動的野獸。
  • 走風雷:形容野獸奔跑時帶起的風聲和雷鳴般的聲響。
  • 停候:停畱等候。

繙譯

巴山險峻難以攀登,隨從的馬匹也在徘徊不前。 古時的棧道歌聲難以傳唱,早晨的雲霧厚重未散。 瀑佈如雪雨般飛瀉,驚動的野獸奔跑如風雷。 此去路途遙遠,不知征人何時才能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巴山的險峻和征途的艱辛。詩中,“巴山不可上”直接表達了山勢的險峻,而“徒馭亦裴廻”則通過馬匹的徘徊不前,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艱險的印象。後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生動描繪,如“瀑泉飛雪雨”和“驚獸走風雷”,增強了詩歌的眡覺和聽覺傚果,使讀者能感受到征途的艱難和征人的孤獨。結尾的“此去無停候,征人幾日廻”則透露出對征人歸期的無奈和期盼,增添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