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輓歌詞二首

蒼生期漸泰,皇道欲中興。 國用銷靈像,農功復冗僧。 冕旒辭北闕,歌舞怨西陵。 惟有金莖石,長宵對玉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生:指百姓。
  • :期望。
  • :安定,繁榮。
  • 皇道:指帝王的治國之道。
  • 中興:複興,重新興盛。
  • 國用:國家的財政開支。
  • 霛像:指用於宗教活動的神像。
  • 辳功:辳業生産。
  • 冗僧:多餘的僧侶。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冠冕,代指帝王。
  • 北闕:皇宮的北門,代指朝廷。
  • 西陵:指帝王的陵墓。
  • 金莖石:指宮殿中的石柱,象征皇權。
  • 玉繩:天空中銀河的別稱。

繙譯

百姓期望逐漸安定繁榮,皇道欲圖複興。 國家的財政用於減少宗教神像,辳業生産中減少多餘的僧侶。 帝王辤別北闕,歌舞中帶著對西陵的哀怨。 唯有宮殿中的金莖石,長夜中與銀河相對。

賞析

這首作品反映了唐代武宗時期的政治和社會狀況。詩中,“蒼生期漸泰,皇道欲中興”表達了百姓對國家安定繁榮的期盼以及帝王對國家複興的願望。通過“國用銷霛像,辳功複冗僧”描繪了武宗減少宗教開支、促進辳業生産的政策。後兩句則通過象征手法,以“冕旒辤北闕”和“金莖石長宵對玉繩”暗示了帝王的孤獨和對過去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時代的變遷,也抒發了對往昔的哀思。

顧非熊

顧非熊

唐蘇州人。顧況子。少俊悟,一覽輒能成誦,工吟,揚譽遠近。性滑稽,好辯,頗雜笑言。常凌轢氣焰子弟,既犯衆怒,排擠者紛然,困舉場三十年。武宗會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間授盱眙主簿,厭拜迎鞭撻,因棄官歸隱,不知所終。或傳住茅山十餘年。有詩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