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

· 韓偓
兩重門裏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鞦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堂:玉飾的殿堂,亦爲宮殿的美稱。
  • 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二日。
  • 月午天:月圓當空的時候。
  • 鞦韆(qiū qiān):遊戲用具,將長繩系在架子上,下掛蹬板,人隨蹬板來回擺動。

翻譯

在兩道門內那宮殿之前,正是寒食節花枝在月圓當空的天。想象着那個人垂着手站立,帶着嬌羞不願意上那鞦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極具意境的畫面,明月當空的夜晚,在玉堂之前,花枝搖曳,詩人想象着心中思念之人垂手而立、嬌羞可人的模樣,尤其是不願上鞦韆的姿態,把那種含蓄的美和羞澀之情表現得十分生動傳神。整首詩語言質樸清新,通過簡潔的文字營造出一種溫婉、朦朧的美感,充滿了浪漫的情思和細膩的情感。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