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兵部韓侍郎奉呈李戶部盧刑部杜三侍郎
道路五千裏,門闌三十年。當時攜手人,今日無半全。
詠題官舍內,賦韻僧房前。公登略彴橋,況榜龍{舟卬}船。
遠寺吐朱閣,春潮浮綠煙。鵷鴻翔鄧林,沙鴇飛吳田。
諸子紛出祖,中宵久留連。坐客三千人,皆稱主人賢。
國士分如此,家臣亦依然。身在薜蘿中,頭刺文案邊。
故吏已重疊,門生從聯翩。得罪爲何名,無階問皇天。
出門多岐路,命駕無由緣。伏承諸侍郎,顧念猶迍邅。
聖代逢三宥,營魂空九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門闌(mén lán):門前的欄杆,這裏指家門口。
- 詠題:在官舍內題詩。
- 賦韻:在僧房前作詩。
- 略彴橋(lüè zhuó qiáo):小橋。
- 龍{舟卬}船(lóng zhōu áng chuán):裝飾華麗的船。
- 鵷鴻(yuān hóng):鳳凰和鴻雁,比喻高貴的才士。
- 沙鴇(shā bǎo):一種水鳥。
- 出祖:出行前的祭祀。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比喻隱居之地。
- 頭刺文案邊:指在文案旁邊工作,即從事文書工作。
- 重疊:多次,頻繁。
- 聯翩:連續不斷。
- 無階:沒有臺階,比喻沒有機會。
- 三宥(sān yòu):古代刑法中的一種寬大處理,三次寬恕。
- 九遷:多次遷徙,比喻生活不安定。
翻譯
行走五千裏,家門前的欄杆已有三十年。當時攜手的朋友,今日已無一半在身邊。在官舍內題詩,在僧房前作詩。公登上小橋,我則乘着裝飾華麗的船。遠處的寺廟露出硃紅色的閣樓,春潮帶着綠色的煙霧。鳳凰和鴻雁在鄧林中飛翔,沙鴇在吳地的田野上飛翔。諸位朋友紛紛出行前的祭祀,深夜裏久久留連。坐客有三千人,都稱讚主人賢明。國家的士人如此分配,家中的臣子也是如此。身處在隱居之地,頭在文案旁邊工作。故吏已多次來訪,門生也連續不斷。得罪了誰,沒有機會問皇天。出門時多岐路,命運的車駕無法緣由。伏承各位侍郎,顧念我仍然困頓。在聖代遇到三次寬恕,靈魂卻依然多次遷徙。
賞析
這首詩是顧況寫給兵部韓侍郎及其他幾位侍郎的,表達了對過去友情的懷念和對現狀的無奈。詩中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展現了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人用「道路五千裏」和「門闌三十年」開篇,即刻勾勒出時間的深遠和空間的遼闊,爲全詩定下了基調。詩中「詠題官舍內,賦韻僧房前」等句,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對友情的珍視。結尾處「聖代逢三宥,營魂空九遷」則透露出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顧況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