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塘

· 韓偓
秋寒灑背入簾霜,鳳脛燈清照洞房。 蜀紙麝煤沾筆興,越甌犀液發茶香。 風飄亂點更籌轉,拍送繁弦曲破長。 散客出門斜月在,兩眉愁思問橫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橫塘(héng táng):地名,位於今江蘇省南京市。
  • 鳳脛燈:形狀似鳳腿的燈。
  • 蜀紙:四川產的優質紙張。
  • 麝煤:一種香料,這裏指墨。
  • 越甌:越地產的瓷器,這裏指茶杯。
  • 犀液:傳說中犀牛角中的液體,古人認爲能發茶香。
  • 更籌:古代夜間計時的工具。
  • 曲破:曲終。

翻譯

秋日的寒意透過背脊,霜花隨着簾子飄入,鳳腿形狀的燈發出清冷的光,照亮了幽深的房間。蜀地產的紙張和麝香墨激發了我的書寫慾望,越地產的茶杯中,犀牛角的液體讓茶香四溢。風中飄灑的雨點使得更籌轉動,伴隨着繁複的絃樂,曲子漸漸走向尾聲。我作爲散客走出房門,斜月依舊掛在天邊,兩眉間滿是愁思,我向橫塘詢問我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意象展現了詩人的孤獨與憂愁。詩中「秋寒灑背入簾霜」一句,既表達了秋夜的寒冷,又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後文通過對燈、紙、墨、茶等物品的描寫,進一步以物寓情,表達了詩人在寂靜長夜中的無盡思緒。結尾處的「兩眉愁思問橫塘」,則巧妙地將詩人的情感與橫塘這一地點相連,增強了詩的意境深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境遇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憂思。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