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廢寺

· 顧況
不知何世界,有處似南朝。 石路無人掃,鬆門被火燒。 斷幡猶掛剎,故板尚支橋。 數卷殘經在,多年字欲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斷幡(fān):斷裂的旗幟。
  • (chà):佛教寺廟。
  • 故板:舊的木板。
  • 支橋:支撐橋樑。
  • 殘經:殘破的經文。

翻譯

不知道這是哪個世界的角落,有些地方彷彿還停留在南朝的時光。石鋪的小路上無人打掃,松木做的門已被火燒燬。斷裂的旗幟依舊掛在寺廟上,舊木板還在支撐着橋樑。幾卷殘破的經文尚存,多年的字跡幾乎要消失不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廢棄寺廟的荒涼景象,通過對比南朝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表達了時光流逝、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石路無人掃,鬆門被火燒」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廢寺的荒蕪,而「斷幡猶掛剎,故板尚支橋」則透露出一種悲壯的美感。最後提到「數卷殘經在,多年字欲銷」,不僅反映了寺廟的歷史,也隱喻了文化的消逝,令人感慨萬千。

顧況

顧況

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