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之江寧

· 韓翃
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徐州見柳花。 朱雀橋邊看淮水,烏衣巷裏問王家。 千閭萬井無多事,闢戶開門向山翠。 楚雲朝下石頭城,江燕雙飛瓦棺寺。 吳士風流甚可親,相逢嘉賞日應新。 從來此地誇羊酪,自有蓴羹定卻人。
拼音

譯文

春江流水,你載着友人的小舟遠去赴任,你不要遲滯;友人你乘舟南下,途經徐州,你可觀賞到那裏漫天飛揚的柳絮。江寧城中,朱雀橋畔,你可以靜看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悠悠烏衣巷中,你可以探訪舊時王謝大家。城裏鄉下皆無多少事,老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悠閒;打開門窗,就可看見對面蒼翠的青山。江寧城中,朝霞紅豔滿天;瓦棺寺旁,江上燕子雙飛,一派恬然。吳地才子,風流倜儻,平易近人,與之相遇,自是高談闊論,相見恨晚,歲月也因之日日變新。從來北方誇讚羊酪味美,其實江南的蓴羹才更加可人。

注釋

之:前往。 江寧:縣名,治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貫穿全境。 春流:即春天的水流。 賒:延緩。 徐州:此指古南徐州,與江寧同屬潤州。 朱雀橋:橫跨秦淮河上,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巨宅多在其附近。 淮水:水名,其縱貫今南京市部分稱秦淮河。 烏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東晉時王謝等望族亦居此。 王家:即王導家。 閭:原指里巷裏的門,此處代指城市。 井:田地,此處代指鄉下。 石頭城:古城名,故城在今南京市清涼山。城負山面江,南臨秦淮河。六朝時爲建康軍事重鎮。 瓦棺寺:亦名瓦官寺,在故金陵鳳凰臺。寺有瓦官閣,高二十五丈。 吳士:江寧古屬吳國,故稱當地讀書人爲吳士。 風流:即灑脫放逸,風雅瀟灑。 此:一作“北”。 羊酪:用羊乳製成的一種食品。 蓴羹(chún gēng):用蓴菜烹製的羹。 定卻人:一作“味可人”。

《送客之江寧》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作品。此詩寫詩人送客前往江寧,先寫送行時節,客人途經路線;接着再寫江寧名勝古蹟、山川景色、風土人情及友人到任後政績清明等,勸慰友人欣然赴任,詩中暗讚了友人的高雅。全詩語言繁富,然內容較爲空疏,乃應酬之作。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詩人所送之人,已不可考。 此詩開篇先點明送別時節及客人南下所經之地。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故詩人特意寫到了柳花,切題之送客。春流送客,可以想見友人赴任,春風得意之狀。朱雀橋、烏衣巷,皆江寧之名勝,騷人墨客多有詠之。此處詩人寫此名勝古蹟,乃點題“之江寧”赴任。言其在此“看淮水”“問王家”,寫出了客人的悠閒、得意之狀。 中間四句敘寫江寧之山川景色。城裏鄉里皆無事,可見江寧百姓安居樂業,正好與上文“看淮水”“問王家”意相聯。江寧百姓門對青山,這裏用了一個複數,言“闢門開戶”皆對青山,可見青山之多,無處不在。復着一“翠”字,更見青山之翠。江寧朝霞滿天,一個“下”字,滿天紅霞呼之欲出。而燕子雙飛,鶯歌燕舞,一派大好風景,烘托着江寧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最後四句寫友人交往之人的高雅,表明友人的雅潔。“日應新”,既是言與吳士相逢嘉賞的愜意,同時也暗喻了友人到任後,吳地日日變新,贊其政績清明。友人南下赴任,因而詩人結尾處又勸慰其不要擔心水土不服,江寧之蓴羹比中原之羊酪味更可人,友人只管放心前去。 全詩洋洋灑灑,語言繁富。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評韓翃的詩:“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又說:“比興深於劉長卿,筋節成於皇甫冉。”這是說韓翃的詩意較爲深隱,風格較爲矯健。這個評語對此詩也還合適。然而此詩內容較爲空疏,流於形式,缺乏真情實感,乃應酬之作。
韓翃

韓翃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爲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