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公餘

· 于謙
三邊無警靜烽煙,客散轅門思悄然。 池面雨晴荷蓋小,庭中日午樹陰圓。 清心閉戶看周易,解慍臨風鼓舜弦。 菲薄將何稱獻納,兩藩旌節漫留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邊:指邊疆的三個方向。
  • 烽煙: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戰爭或警報。
  • 轅門:古代軍營的門。
  • 悄然:形容寂靜無聲。
  • 荷蓋:荷葉,因其形似蓋,故稱。
  • 庭中:庭院之中。
  • 日午:正午。
  • 樹陰圓:樹蔭形成圓形,形容樹蔭濃密。
  • 周易:中國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學書,也是儒家經典之一。
  • 解慍:消除怒氣。
  • 舜弦:傳說中舜帝的琴絃,這裏指優美的音樂。
  • 菲薄:微薄,自謙之詞。
  • 獻納:進獻,這裏指進獻忠言或建議。
  • 兩藩:兩個邊疆地區。
  •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杖,象徵權力和身份。
  • 漫留連:隨意停留,不急於離開。

翻譯

邊疆三方無警報,烽煙靜謐,客人們離開軍營後,我獨自沉思。 池塘上雨過天晴,荷葉小巧,庭院中正午時分,樹蔭濃密如圓。 我清心寡慾地研讀《周易》,以音樂消除怒氣,臨風彈奏舜帝的琴絃。 我自知能力微薄,不知如何進獻忠言,對於兩個邊疆地區的權力象徵,我隨意停留,不急於離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平靜時的寧靜景象,以及詩人內心的沉思與自省。詩中通過「三邊無警靜烽煙」和「客散轅門思悄然」展現了邊疆的安寧與詩人的孤獨。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平和與寧靜。結尾處,詩人自謙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如何進獻忠言的困惑,以及對於權力象徵的淡然態度,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平和的境界。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

于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