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比干墓

殷辛帝天下,厭爲天下尊。 乾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 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 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爲土,應作石木根。 餘來過此鄉,下馬吊此墳。 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殷辛:即商紂王,商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 乾綱:指天道或君權。
  • (nìng):諂媚,不正直。
  • 喪己:喪失自我,指因忠而被殺。
  • 骨肉恩:指親人之間的深厚情感。
  • 冤死魂:指無辜而死的人的靈魂。
  • 石木根:比喻堅硬不化的根基。
  • :祭奠,悼念。
  • 有道: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翻譯

殷辛帝統治天下,卻厭倦了天下的尊榮。 一旦君權被斷絕,賢人與愚者便無分別。 諂媚是保身的本錢,忠誠卻成了喪命的根源。 餓虎尚且不吃自己的子嗣,人卻失去了骨肉間的恩情。 陽光照不到地下,那裏埋藏着冤死的魂魄。 腐朽的屍骨不化爲土,應當成爲堅硬不化的根基。 我來到這個鄉間,下馬祭奠這座墳墓。 靜靜地思考君臣之間的關係,有道德的人又有誰敢評說。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殷辛帝(商紂王)的批判,揭示了權力腐敗和道德淪喪的社會現象。詩人以「乾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表達了對君權喪失後社會混亂的憂慮,同時通過「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對比了諂媚與忠誠的不同命運,強調了忠誠的悲劇性。詩中的「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更是深刻地指出了人性的墮落。最後,詩人通過對「冤死魂」和「石木根」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悲劇的哀悼和對正義的呼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聶夷中

唐河東人,一說河南人,字坦之。出身貧寒,備嘗艱辛。鹹通十二年進士。久滯長安,補華陰尉。其詩多爲五言,名篇有《詠田家》、《公子行》等。有集。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