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虹縣尹陳影明

· 孫蕡
甲寅三月春欲盡,我來洪州尋吏隱。 芳聲令譽誰最多,太丘之孫陳大尹。 大尹昔是會稽人,文章破的推殊倫。 奉天門下拜天子,來作洪州司土臣。 文章固自不必道,爲官作事仍更好。 閭里小民持牒來,撫摩直欲置懷抱。 洪州昔日盛繁華,大尹來時一百家。 稍闢丘墟攢井裏,旋披荊棘樹桑麻。 桑麻春深滿地黑,更掠浮泥種牟麥。 接舍雞鳴桃李場,生氂犬吠藩牆側。 祭社枌榆簫鼓鳴,羣農皆醉吏獨醒。 羣農有酒只自飲,相見不揖亦不迎。 官清事省無鞭撲,縣治門前可羅雀。 種柳寧慚目老陶,栽花直欲強潘岳。 父老皆言大尹賢,願留大尹更三年。 政成入覲不可住,百里盼望心悁悁。 單車就道虹亭曲,臥轍扳轅淚相續。 囊裏時無劉寵錢,車旁肯掛時苗犢。 三年俸米鶴同餐,焦尾琴輕古錦寒。 蕭然行李可一笑,贏得車中裀面寬。 芙蓉花開亦已謝,十月清霜被平野。 何因欲去更遲留,父老相看不相舍。 黃河近日漲淮流,車到淮陽當換舟。 送行父老在平地,蹙額先作風波愁。 跨淮浮橋有客路,我教兒男送君去。 便從淮右向琅琊,卻望丹陽登北固。 北固青山連石城,城南之下是天京。 仙台浮雲樹萬直,帝裏旭日千花明。 看花騎馬金陵道,金陵行行須及早。 知君富貴心淡然,功名得後亦良好。 宗伯金門奏美除,政須賢令立高衢。 天京到日知安穩,多寄洪州父老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虹縣:今安徽省泗縣。
  • 太丘:指陳寔,東漢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 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 奉天門:明代皇城的正門。
  • 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 司土臣:地方官。
  • 閭里:鄉里。
  • 持牒:拿着文書。
  • 攢井裏:聚集在井邊。
  • 牟麥:大麥。
  • 生氂:犛牛。
  • 祭社:祭祀土地神。
  • 枌榆:白榆,指鄉里。
  • 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 老陶:指陶淵明。
  • 潘岳:西晉文學家。
  • 入覲:進京朝見皇帝。
  • 劉寵:東漢官員,以廉潔著稱。
  • 時苗:東漢官員,以清廉著稱。
  • 焦尾琴:古代名琴。
  • 古錦:古代的錦緞。
  • 裀面:車簾。
  • 蹙額:皺眉。
  • 淮右:淮河以西。
  • 琅琊:今山東省臨沂市。
  • 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
  • 北固:山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
  • 天京:指南京。
  • 宗伯:古代官名,掌管禮儀。
  • 金門:指朝廷。
  • 美除:美好的任命。
  • 高衢:大道。

翻譯

在甲寅年三月春意將盡之時,我來到洪州尋找隱居的官吏。這裏誰的聲譽最爲顯赫?是太丘的孫子,陳大尹。陳大尹曾是會稽人,他的文章才華出衆,被推崇爲非凡之輩。他在奉天門下拜見天子,後來成爲洪州的地方官。他的文章才華自然不必多說,作爲官員,他的工作表現更是出色。鄉里的小民拿着文書來找他,他總是親切地撫慰,彷彿要將他們擁入懷中。

洪州昔日繁華,陳大尹來時只有一百戶人家。他逐漸將荒廢的土地變爲井然有序的村落,清除荊棘,種植桑麻。桑麻在春深時滿地黑色,他還挖掘泥土種植大麥。鄰里間雞鳴桃李,犛牛在籬笆旁吠叫。祭祀土地神的簫鼓聲中,農夫們都醉了,只有陳大尹清醒。農夫們有酒只自飲,見到陳大尹既不迎也不送。

官清事簡,沒有鞭打和撲擊,縣治門前冷清得可以羅雀。他種柳樹不亞於陶淵明,栽花直追潘岳。父老們都稱讚陳大尹賢能,希望他能再留任三年。但政績完成後,他必須進京朝見皇帝,百姓們依依不捨。

陳大尹單車離開虹亭,百姓們臥轍扳轅,淚流滿面。他的囊中沒有劉寵那樣的錢財,車旁也不掛時苗的犢牛。三年的俸祿與鶴同餐,焦尾琴和古錦都顯得冷清。他的行李簡單可笑,車中的裀面卻顯得寬敞。

芙蓉花已謝,十月清霜覆蓋平野。他爲何還想停留,父老們依依不捨。黃河近日漲水流入淮河,車到淮陽應當換舟。送行的父老們在平地上皺眉,先爲風波發愁。跨過淮河的浮橋有客路,我讓兒子送你離去。便從淮右前往琅琊,再望丹陽登北固。

北固青山連石城,城南之下是天京。仙台浮雲樹萬直,帝裏旭日千花明。看花騎馬金陵道,金陵行行須及早。知君富貴心淡然,功名得後亦良好。宗伯金門奏美除,政須賢令立高衢。天京到日知安穩,多寄洪州父老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陳大尹在洪州的政績和百姓對他的深厚感情。通過對比陳大尹的清廉和百姓的依戀,詩人表達了對陳大尹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讚揚。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陳大尹治理下的洪州從荒涼到繁榮的轉變,以及他離任時百姓的不捨和送別的情景。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既是對陳大尹的頌揚,也是對清廉官員的理想化描繪。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