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吳王避暑宮陶侃讀書堂二詩送丁鶴年歸武昌一

章華之臺浮雲空,繁華又到吳王宮。 西山煙光照林麓,南浦雲氣隨蛟龍。 瑤殿金扉倚虛曠,象牀玉幾生雄風。 忽然夢入紫微內,綃衣霧溼天香中。 夢醒芙容日亭午,但知六月不知暑。 侍臣不敢催鸞輿,輦路光飛灑塵雨。 當時銅雀凌漳河,錦城雪影搖岷峨。 天下蒼生苦埃鬱,三處較涼誰最多。 東下長江二千里,樓閣高連冶城起。 豈知炎熱正如焚,鼎沸難容一杯水。 初憂未破曹劉牆,再欲食魚還武昌。 回首寒溪舊遊處,菸草悽悽耕牧場。 君今歸去訪遺蹟,自古興亡休嘆息。 有酒可獻重瞳墳,南望九疑才咫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賦得:古代文人聚會時,按照指定的題目作詩,稱爲「賦得」。
  • 吳王避暑宮:指古代吳王爲了避暑而建的宮殿。
  • 陶侃讀書堂:陶侃是東晉時期的著名將領,讀書堂可能是他讀書的地方。
  • 丁鶴年: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武昌:地名,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 章華之臺:古代建築名,位於吳國。
  • 西山:山名,可能指吳王宮附近的西山。
  • 南浦:地名,指吳王宮南面的水域。
  • 瑤殿金扉:瑤殿指華麗的宮殿,金扉指金色的門。
  • 象牀玉幾:象牀指用象牙裝飾的牀,玉幾指用玉石製成的桌子。
  • 紫微:古代星象學中的紫微垣,常用來比喻皇宮。
  • 綃衣:輕薄的絲織衣物。
  • 天香:指宮廷中的香氣。
  • 芙容:指荷花。
  • 亭午:正午。
  • 鸞輿:皇帝的車駕。
  • 輦路:皇帝車駕行駛的道路。
  • 銅雀:指曹操建的銅雀臺。
  • 錦城:指成都,因其繁華如錦而得名。
  • 岷峨:指岷山和峨眉山,位於四川。
  • 鼎沸:形容水沸騰,比喻局勢動盪。
  • 曹劉牆:指曹操和劉備的勢力範圍。
  • 寒溪:地名,可能是詩人曾經遊歷的地方。
  • 重瞳墳:指古代帝王的墳墓。
  • 九疑:山名,位於湖南省。

翻譯

章華之臺高聳入雲,繁華景象如今又出現在吳王的宮殿中。西山的煙光映照着林間小路,南浦的雲氣伴隨着蛟龍。華麗的宮殿和金色的門扉顯得空曠,象牙裝飾的牀和玉石製成的桌子生出雄壯的風。突然間夢入皇宮之中,輕薄的絲衣在宮廷香氣中霧溼。夢醒時已是荷花盛開的正午,只覺得六月天並不知暑熱。侍臣不敢催促皇帝的車駕,輦路上光影飛舞,灑下塵雨。

當時的銅雀臺高聳於漳河之上,成都的雪影搖曳在岷山和峨眉山之間。天下百姓苦於塵埃和鬱悶,三處比較,哪裏的涼爽最多?向東下到長江二千里,樓閣高聳,連接着冶城。哪裏知道炎熱如同焚燒,局勢動盪難以容納一杯水。起初擔憂未能打破曹操和劉備的勢力,再次想要吃魚還是回到武昌。回首寒溪舊時的遊玩之地,菸草悽悽,已是耕牧的場所。

你今歸去探訪遺蹟,自古以來興亡不必嘆息。有酒可以獻給古代帝王的墳墓,向南望去,九疑山就在咫尺之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吳王避暑宮和陶侃讀書堂的描繪,展現了古代宮廷的繁華與變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章華之臺浮雲空」、「瑤殿金扉倚虛曠」等,生動地再現了宮廷的壯麗景象。同時,詩人通過對夢境的描寫,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變遷的感慨。最後,詩人以送別丁鶴年歸武昌爲契機,抒發了對歷史興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友人歸鄉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感和哲理思考。

烏斯道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繼善。烏本良弟。與兄俱有學行。長於詩,意興高遠,飄逸出羣。尤精書法。洪武初得有司薦,爲永新縣令,有惠政。後坐事謫戍定遠。放還,卒。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