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曲

· 袁華
風雨滿城生薄寒,瑣窗烏啼夜將闌。 深閨驚秋思寄遠,金刀玉尺裁中單。 烽埃漲天白日暗,坐使綠鬢成凋殘。 良人戍邊歸未得,長林蕭蕭楓葉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瑣窗:雕刻有連環形花紋的窗戶。
  • 夜將闌:夜晚即將結束。
  • 金刀玉尺:指剪刀和尺子,這裡比喻裁剪衣物。
  • 中單:內衣,這裡指爲遠行的人準備的衣物。
  • 烽埃:烽火和塵埃,指戰爭的菸塵。
  • 坐使:因此使得。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蕭蕭:形容風聲。
  • :乾燥。

繙譯

清鞦時節,風雨籠罩全城,帶來了些許寒意。雕刻著花紋的窗戶內,烏鴉啼叫,預示著夜晚即將過去。深閨中的女子感受到鞦天的到來,思唸遠方的親人,用剪刀和尺子裁剪內衣,準備寄給戍守邊疆的丈夫。戰爭的菸塵遮蔽了白日,使得人們的綠發逐漸凋零。丈夫戍守邊疆,尚未歸來,長長的樹林中風聲蕭蕭,楓葉已經乾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鞦時節的淒涼景象,通過風雨、烏啼、深閨等元素,傳達出女子對遠方戍邊丈夫的深切思唸。詩中“烽埃漲天白日暗”一句,既描繪了戰爭的殘酷,也象征了女子心中的憂慮與不安。結尾的“長林蕭蕭楓葉乾”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象的蕭瑟,來映襯女子內心的孤寂與期盼。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淒美,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