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番禺

· 袁華
秋風夕起鴻雁翔,金井露涼梧葉黃。攬衣待旦不遑寐,明月皎皎夜未央。 問君客遊向何方,言往百粵窮炎荒。浪波沄沄一葦杭,西溯彭蠡越章江。 輿轎踰嶺梯重岡,僕伕下上如鳥䀪。番禺在昔財賦疆,尉佗稱王兵力彊。 百年五世巳陳跡,荒臺草露沾衣裳。野芳澗卉吹天香,蠣房柱蠹羅椰漿。 飛鳶跕跕海氣蒼,覽古馮高興慨慷。蹇予侷促馬在枊,安能與子同徜徉。 羅浮勾漏令乞得丹砂煩寄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番禺(pān yú):地名,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遠行的人。
  • 金井:指井欄上有裝飾的井,這裡可能指庭院中的井。
  • 攬衣:拿起衣服,這裡指整理衣服。
  • 不遑寐:沒有時間睡覺,即無法入睡。
  • 百粵:指古代的百越地區,泛指今廣東、廣西一帶。
  • 炎荒:指南方炎熱荒遠之地。
  • 沄沄(yún yún):形容水流的樣子。
  • 一葦杭:比喻乘船渡河。
  • 彭蠡:即今鄱陽湖。
  • 越章江:指今江西省的贛江。
  • 輿轎:古代的一種交通工具,類似轎子。
  • 梯重岡:攀登重重的山岡。
  • 鳥䀪(niǎo hé):形容人行走的樣子。
  • 尉佗:古代南越國的開國君主。
  • 兵力彊:兵力強大。
  • 五世:指連續五代。
  • 荒台:廢棄的台基。
  • 澗卉:山澗中的花草。
  • 蠣房:指牡蠣的殼。
  • 柱蠹:柱子上的蛀蟲。
  • 椰漿:椰子汁。
  • 飛鳶:飛翔的老鷹。
  • 跕跕(dié dié):形容飛翔的樣子。
  • 海氣蒼:海上的霧氣蒼茫。
  • 馮高:登高。
  • 蹇予:我,作者自稱。
  • 侷促:拘束,不自在。
  • 馬在枊:馬在馬廄中。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羅浮:山名,在今廣東省。
  • 勾漏:山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
  • 丹砂:硃砂,古代用於鍊丹。

繙譯

鞦風在傍晚吹起,大雁開始飛翔,金井邊的露水使梧桐葉變黃。整理衣裳,等待天明,卻無法入睡,明亮的月光照耀著長夜未盡。

我問你將去往何方,你說要去百粵之地,那裡的炎熱荒涼。波浪滾滾,乘一葉小舟渡過河流,西行溯流至彭蠡湖,越過章江。

乘坐轎子繙越重重山岡,僕人行走如飛鳥。番禺曾是財富和賦稅的重要地區,尉佗曾在此稱王,兵力強大。百年五代已成過去,荒廢的台基上草露沾溼衣裳。

野花和山澗的花草散發著天香,牡蠣殼和椰子汁隨処可見。飛翔的老鷹在蒼茫的海氣中,我登高望遠,感慨萬分。我拘束地站在馬廄旁,怎能與你一同自由行走。

羅浮山和勾漏山的美景,請得到丹砂後務必寄給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夜的景象和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不捨。詩中通過鞦風、鴻雁、金井、露水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淒涼而甯靜的氛圍。詩人對友人前往炎荒之地的擔憂與祝福,以及對往昔歷史的廻憶,都透露出深深的情感。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遠方美景的曏往和對友人的思唸,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