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蒲庵長老韻二首

矯首令人感慨深,浮雲蔽日閣曾陰。 六時花散金銀剎,千里塵飛劍戟林。 經罷看山長獨坐,定回倚石自微吟。 絕憐松下清泠水,好與人間洗渴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矯首:擡頭。
  • 浮雲蔽日:比喻奸佞之徒矇蔽君主。
  • 閣曾陰:樓閣曾經陰暗。
  • 六時:佛教用語,指一天中的六個時辰,即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
  • 金銀剎:指佛寺。
  • 劍戟林:比喻戰亂。
  • 經罷:讀經完畢。
  • 定回:禪定後。
  • 微吟:低聲吟詠。
  • 絕憐:非常喜愛。
  • 清泠水:清涼的水。
  • 渴心:比喻內心的渴望。

翻譯

擡頭仰望,深感時光流轉,令人感慨萬分,浮雲遮蔽了太陽,樓閣也曾經陰暗。一天中的六個時辰,花兒在佛寺中飄散,千里之外塵土飛揚,戰亂如林。讀完佛經後,我獨自坐着欣賞山景,禪定後倚着石頭低聲吟詠。我非常喜愛松樹下的清涼泉水,它能夠洗淨人們內心的渴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與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清淨生活的嚮往。詩中「浮雲蔽日」與「劍戟林」分別象徵了世間的矇蔽與戰亂,而「金銀剎」與「清泠水」則代表了寧靜的佛寺與清涼的泉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作者通過「洗渴心」表達了希望通過自然之水淨化心靈的願望,體現了對內心平靜與超脫的追求。

烏斯道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繼善。烏本良弟。與兄俱有學行。長於詩,意興高遠,飄逸出羣。尤精書法。洪武初得有司薦,爲永新縣令,有惠政。後坐事謫戍定遠。放還,卒。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