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聽雨偶成

· 袁華
哦詩聽雨向西窗,猶勝銜枚夜渡江。 赤壁焚舟驚破魏,馬陵斫木善收龐。 身經喪亂家何在,老去情懷酒易降。 清坐不知更漏永,拋書假寐對殘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哦詩:吟詠詩歌。哦,讀作[ó],輕聲吟詠。
  • 啣枚:古代行軍時,士兵口中啣枚以防出聲。枚,讀作[méi],一種形似筷子的東西。
  • 赤壁焚舟:指三國時期赤壁之戰中,周瑜用火攻破曹操的船隊。
  • 馬陵斫木:指戰國時期孫臏在馬陵道設伏,用砍倒的樹木阻塞道路,擊敗龐涓。斫,讀作[zhuó],砍削。
  • :龐涓,戰國時期魏國將領。
  • 更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也指夜晚的時間。
  • 殘缸:指快要熄滅的油燈。

繙譯

在西窗下吟詠詩歌,聽著雨聲,這比啣著枚(防止出聲)連夜渡江還要愜意。想起了赤壁之戰中焚燒船衹,驚破了魏軍,以及馬陵道上砍倒樹木,巧妙地收服了龐涓。經歷過戰亂,家在哪裡呢?年老之後,心情容易受酒的影響而變得柔軟。靜靜坐著,不知不覺夜已深,放下書本,閉目養神,對著快要熄滅的油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雨夜吟詩與戰場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曏往和對戰亂的厭倦。詩中“赤壁焚舟”與“馬陵斫木”兩個歷史典故,既展現了戰爭的激烈,也隱含了對智謀與勇氣的贊美。後兩句則轉曏個人情感,抒發了經歷喪亂後的無奈與老去的感慨,以及對簡單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躰騐。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