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海珠寺

· 孫蕡
海上蠙珠佔一泓,分明梵宇住蓬瀛。 虹浮光彩生靈蚌,樹擁樓臺壓巨鯨。 湘女佩遺存顆粒,商人帆過拂檐楹。 十年京國心南鶩,應負沙頭白鳥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蠙珠:珍珠。蠙,音[pín]。
  • 佔一泓:佔據一片水域。
  • 梵宇:佛寺。
  • 蓬瀛: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仙山。
  • 虹浮:彩虹般的浮光。
  • 靈蚌:傳說中能產珍珠的蚌。
  • 樹擁:樹木環繞。
  • 湘女佩遺:湘水女神佩戴的珍珠遺落。
  • 顆粒:此處指珍珠。
  • 檐楹:屋檐和柱子。
  • 南鶩:向南飛翔。
  • 白鳥盟:與白鳥的盟約,指隱居的願望。

翻譯

海上有一顆珍珠,佔據了一片水域,它就像是佛寺坐落在仙山蓬萊和瀛洲之間。彩虹般的光彩在靈蚌中閃爍,樹木環繞的樓臺彷彿壓在巨大的鯨魚之上。湘水女神佩戴的珍珠遺落在此,商人的帆船經過時,輕輕拂過屋檐和柱子。十年間,我在京城的心思一直向南飛翔,應該是辜負了與沙頭白鳥的隱居盟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海上仙境的畫面,通過珍珠、佛寺、仙山、彩虹等元素,構建了一個夢幻般的場景。詩中「虹浮光彩生靈蚌,樹擁樓臺壓巨鯨」一句,運用了誇張和想象,將自然景觀與神話傳說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結尾處的「十年京國心南鶩,應負沙頭白鳥盟」則透露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嚮往自然的情感。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