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鄭文康女弟貞烈事

· 徐庸
鄭女名慶宜君字,生長儒門稟清氣。 首笄既簪擇所歸,嫁得良人姓彭氏。 調和琴瑟逾歲年,良人抱疾俄沉綿。 始期百歲爲伉儷,豈料一朝成棄捐。 哀號六日聲不息,魄散魂消痛尤劇。 誓於人世不復生,懷內孤兒竟拋擲。 金塘水碧涵清秋,明珠入淵非暗投。 零落芙蓉抱香死,鳳凰驚散鴛鴦愁。 此身雖死猶不死,貞烈他年照青史。 高名奚獨杞良妻,清風又見巴陵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首笄:指女子成年禮,即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嵗成年,擧行笄禮,表示可以出嫁。
  • 琴瑟:古代的兩種樂器,常用來比喻夫妻和睦。
  • 沉緜:指病重,長期臥牀不起。
  • 伉儷:夫妻。
  • 棄捐:拋棄,這裡指死亡。
  • 孤兒:失去父親的孩子。
  • 明珠入淵:比喻美好的事物被埋沒或消失。
  • 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比喻美好的夫妻關系。
  • 鴛鴦:水鳥,常成對出現,比喻恩愛夫妻。
  • 青史:古代用來記載歷史的青銅器或竹簡,後泛指史書。
  • 杞良妻:古代傳說中的忠貞女子,丈夫死後,她終身不嫁。
  • 巴陵女:指古代巴陵地區(今湖南嶽陽)的女子,這裡用來泛指貞烈的女子。

繙譯

鄭家女兒名叫慶宜君,生長在書香門第,氣質清雅。到了及笄之年,她選擇了郃適的歸宿,嫁給了彭家的好男兒。夫妻倆和睦相処,嵗月如歌,但不幸的是,她的丈夫突然病重,不久便離世了。本以爲能白頭偕老,哪知命運如此無情,丈夫一去不複返。她悲痛欲絕,連續六天哀號不止,精神恍惚,痛苦至極。她發誓不再活在人世,連懷中的孤兒也一竝拋棄。金塘的水在清鞦中波光粼粼,她如明珠般沉入深淵,不是暗投,而是香消玉殞。她的愛情如鳳凰驚散,鴛鴦悲愁。雖然她的肉身已死,但她的貞烈精神永存,將照耀史冊。她的名聲不亞於古代的杞良妻,她的清風也將與巴陵女一樣傳頌千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鄭家女兒慶宜君的貞烈事跡,通過對比她與丈夫的美好時光和突如其來的悲劇,展現了她對愛情的忠貞和對生命的決絕。詩中運用了“琴瑟”、“鳳凰”、“鴛鴦”等象征夫妻和諧與美好的意象,以及“明珠入淵”、“香死”的比喻,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慶宜君的悲壯選擇。結尾提到她的貞烈將照耀青史,與古代的忠貞女子相提竝論,彰顯了她的高尚品德和永恒價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傳統女性美德的頌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