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韻贈化城寺僧謙隱五首

簪笏庸庸位列卿,每慚時議鄙陽城。 暫辭天上尚書省,來秉人間使者旌。 治水無能追聖禹,窮經徒自慕匡衡。 篇詩寄贈凝禪子,肯把真機爲發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簪笏(zān hù):古代官員戴在頭上的簪子和手持的笏板,代指官員的身份。
  • 庸庸:平庸無能。
  • 位列卿:指官職高,位列卿相。
  • 陽城:古代地名,此處可能指作者自謙地認爲自己不如陽城的賢人。
  • 尚書省:古代中央政府的重要部門。
  • 使者旌:使者的旗幟,代表使命和權威。
  • 聖禹:指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 匡衡:古代著名的經學家,此處指作者羨慕其學問。
  • 凝禪子:可能是指一位禪師或修行者。
  • 真機:深奧的道理或真理。

翻譯

我雖平庸卻位列高官,常感時人鄙視如陽城。 剛從天上的尚書省退下,又執掌人間使者的旗幟。 治水之能不及聖禹,窮究經書卻羨慕匡衡。 這首詩贈給凝禪子,願你能闡明深奧的真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夏原吉對自己官職與能力的自謙,以及對古代聖賢的敬仰。詩中,「簪笏庸庸位列卿」一句,既顯示了作者的官職之高,又自嘲其平庸。通過對比「聖禹」和「匡衡」,作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和學者的敬仰,同時也反映出自己對治國和學問的追求。最後,作者將詩贈予凝禪子,希望對方能闡明深奧的道理,顯示了作者對禪理的尊重和對真理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的謙遜與追求。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