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晚霽(jì):傍晚雨後天晴。
- 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常用來表達行旅或抒發情感。
- 山頭日欲黃:山頭的太陽即將落山,呈現出黃色。
- 初碧:剛剛呈現出碧綠色。
- 去人:離去的人。
- 忽忽:匆匆忙忙的樣子。
- 不畏於役:不畏懼勞役或旅途的艱辛。
- 鳥鳴入春林:鳥兒在春天的樹林中鳴叫。
- 雞棲掩屯柵:雞已經歸巢,村莊的柵欄門也已關閉。
- 風波大如許:風浪如此之大。
- 且止無遠適:暫且停止,不要遠行。
- 輿君永今夕:與你共度今夜。
翻譯
山頭的太陽即將落下,呈現出黃色,江邊的樹木剛剛披上碧綠的新裝。離去的人爲何如此匆忙,卻毫不畏懼旅途的艱辛。鳥兒在春天的樹林中歡快地鳴叫,雞兒已經歸巢,村莊的柵欄門也已關閉。風浪如此之大,暫且停止吧,不要遠行。我有一張十丈長的琴,願與你共度今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傍晚雨後天晴的景象,通過山頭的夕陽、江邊的樹木、春林中的鳥鳴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去人何忽忽,而不畏於役」表達了詩人對旅人匆匆離去的感慨,以及對他們不畏艱辛的敬佩。後文「風波大如許,且止無遠適」則透露出詩人對旅途風險的擔憂,以及對安寧生活的嚮往。最後,詩人以「十丈琴」爲喻,表達了願與知己共度今宵的美好願望,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美好時光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