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批鱗:比喻直言進諫,觸怒君主。批,觸;鱗,龍的鱗片,比喻君主。
- 比干:商朝忠臣,因直言進諫被紂王剖心。
- 苦節:堅守節操,不屈不撓。
- 孤竹:古代賢人,以清廉著稱。
- 龍隱海天雲萬里:比喻賢人隱退,遠離塵世。
- 鶴歸華表月三更:比喻賢人去世,如鶴歸天。華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沒有生氣。
- 餘物:剩餘的物品。
- 靈前:靈柩前。
- 菜羹:簡單的蔬菜湯,形容生活簡樸。
- 傍人:旁人。
- 山人:隱士,這裏指作者自己。
翻譯
他直言進諫的勇氣直追比干的志向,堅守節操的清苦如同孤竹一般。 賢人隱退,如龍潛入萬里海天雲霧之中;賢人去世,如鶴歸於華表之上,月色三更時分。 棺材旁邊淒涼無物,靈柩前冷落只有簡單的蔬菜湯。 這些情景說給旁人聽,他們全然不信,只有我這個隱士親眼所見,淚如雨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干和孤竹的典故,讚美了朱良知堅守節操、直言進諫的品格。詩中「龍隱海天」與「鶴歸華表」的意象,形象地描繪了賢人隱退和去世的情景,表達了對朱良知清廉自守、不慕榮華的敬仰。結尾處,作者以親眼所見的事實,反襯出世人對清廉之士的不信與忽視,抒發了對朱良知去世的深切哀悼和對世態炎涼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