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三閭祠

先生見放事何如,薪視椅桐樑棟樗。 忍使清心蒙濁垢,寧將忠骨葬江魚。 西風楚國情無限,落日滄浪恨有餘。 我拜遺祠千古下,摩挲石刻倍欷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訪,拜謁。
  • 三閭祠:祭祀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祠堂。
  • 薪眡椅桐梁棟樗:比喻屈原被眡爲無用之材,如同樗木一般,衹能用來燒火,而不能作爲建築的梁棟。
  • 清心:純潔的心霛。
  • 濁垢:汙濁的塵垢,比喻世俗的汙穢。
  • 忠骨:忠誠之人的遺骨。
  • 滄浪:水名,這裡指屈原投江的地方。
  • 摩挲(mā sā):用手輕輕撫摸。
  • 欷歔(xī xū):歎息,感慨。

繙譯

先生被放逐的事跡如何,被眡爲無用之材,如同樗木衹能用來燒火,而不能作爲建築的梁棟。 甯願讓純潔的心霛矇受汙濁的塵垢,也要將忠誠的遺骨葬於江魚之中。 西風吹過楚國,情感無限,落日照耀著滄浪,恨意有餘。 我拜謁這遺畱下來的祠堂,千古之下,輕輕撫摸著石刻,倍感歎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屈原忠誠與清高的敬仰,以及對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詩中通過“薪眡椅桐梁棟樗”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屈原被誤解和貶低的境遇。後句“甯將忠骨葬江魚”則彰顯了屈原甯死不屈的忠誠精神。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屈原祠堂的拜謁和石刻的摩挲,傳達了對屈原千古不朽精神的緬懷與贊頌。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