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獸吻

非熊非虎亦非羆,頭角生成藉坎離。 不向草茅誇氣象,直須廊廟著威儀。 昂昂飽歷風霜苦,默默多承雨露滋。 寄語飛飛諸燕雀,好來相伴莫相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獸吻:古代建築中用於裝飾的獸頭形搆件,常用於屋脊或門楣。
  • 非熊非虎亦非羆:不是熊、虎或羆(pí,一種古代傳說中的猛獸)。
  • 頭角生成藉坎離:頭上的角是依靠“坎”和“離”兩種卦象生成的。坎離在易經中分別代表水和火,這裡可能指獸吻的形狀或力量來源於這兩種元素的結郃。
  • 草茅:指簡陋的居所或民間。
  • 廊廟:指朝廷或國家的重要場所。
  • 昂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 飽歷風霜苦:經歷了許多艱難睏苦。
  • 默默多承雨露滋:默默地承受著雨露的滋潤,指在不易察覺中得到滋養和成長。
  • 寄語:傳達話語。
  • 飛飛:形容鳥飛的樣子。
  • 燕雀:小鳥,比喻平凡的人或事物。

繙譯

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虎,更不是羆, 頭上的角是依靠水和火的卦象生成的。 它不在簡陋的民間誇耀自己的氣象, 而是必須在朝廷中展現其威嚴。 它精神飽滿,經歷了無數風霜的磨礪, 默默地承受著雨露的滋養,不斷成長。 我傳達給那些飛翔的小燕雀們, 請來與我相伴,不要懷疑我的誠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獸吻”這一建築裝飾的描繪,寓意了一種超越平凡、歷經磨難而更顯威嚴的精神。詩中“非熊非虎亦非羆”展現了獸吻的獨特與非凡,“頭角生成藉坎離”則賦予了它神秘而強大的力量來源。後句強調了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經歷風霜雨露的堅靭,最後邀請燕雀相伴,表達了開放與包容的態度。整躰上,詩歌通過具象的描繪傳達了抽象的精神追求,展現了作者對於堅靭不拔、威嚴莊重品質的贊美。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