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昭烈:指劉備,因其諡號爲昭烈皇帝。
- 七擒:指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顯示其智謀和仁德。
- 祇緣:只因爲。
- 吞吳:指諸葛亮未能實現的北伐中原、統一全國的願望。
- 遺容:指諸葛亮的畫像或塑像。
- 永安宮:劉備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的行宮,劉備在此託孤於諸葛亮。
翻譯
當年諸葛亮隱居在草廬之中,誰能知道他就是那位臥龍先生呢?劉備特地三次前來拜訪,以極高的禮節邀請他出山。南方的蠻夷之族,也因爲諸葛亮的七次擒獲而徹底歸服。只因爲諸葛亮輔佐漢室的心願更加迫切,最終使得他未能吞併吳國,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如今,千百年後,我們仍能拜見他的遺像,卻難以忍受在永安宮吟詠時的深切感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諸葛亮生平的簡要回顧,表達了對這位歷史偉人的敬仰與懷念。詩中,「昭烈特勤三顧禮,南夷頓服七擒功」兩句,既展現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重,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智謀和功績。而「祇緣佐漢心逾切,竟使吞吳恨莫窮」則深刻反映了諸葛亮未能完成統一大業的遺憾。結尾的「今拜遺容千載下,不堪吟望永安宮」更是將讀者的思緒引向深遠的歷史時空,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敬意與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