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昭烈:指劉備,因其諡號爲昭烈皇帝。
- 七擒:指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顯示其智謀和仁德。
- 祇緣:只因爲。
- 吞吳:指諸葛亮未能實現的北伐中原、統一全國的願望。
- 遺容:指諸葛亮的畫像或塑像。
- 永安宮:劉備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的行宮,劉備在此託孤於諸葛亮。
翻譯
當年諸葛亮隱居在草廬之中,誰能知道他就是那位臥龍先生呢?劉備特地三次前來拜訪,以極高的禮節邀請他出山。南方的蠻夷之族,也因爲諸葛亮的七次擒獲而徹底歸服。只因爲諸葛亮輔佐漢室的心願更加迫切,最終使得他未能吞併吳國,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如今,千百年後,我們仍能拜見他的遺像,卻難以忍受在永安宮吟詠時的深切感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諸葛亮生平的簡要回顧,表達了對這位歷史偉人的敬仰與懷念。詩中,「昭烈特勤三顧禮,南夷頓服七擒功」兩句,既展現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重,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智謀和功績。而「祇緣佐漢心逾切,竟使吞吳恨莫窮」則深刻反映了諸葛亮未能完成統一大業的遺憾。結尾的「今拜遺容千載下,不堪吟望永安宮」更是將讀者的思緒引向深遠的歷史時空,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敬意與哀思。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
夏原吉的其他作品
- 《 嫦娥答 》 —— [ 明 ] 夏原吉
- 《 欽和御製重陽節賜糕酒詩 》 —— [ 明 ] 夏原吉
- 《 宣德己酉夏四月二十四日早朝應制二首 》 —— [ 明 ] 夏原吉
- 《 兩蒙恩賜倭扇欣戴之餘賦此 》 —— [ 明 ] 夏原吉
- 《 和胡學士冬至後六日扈從獵龍山同蹇尚書諸公遊牛首山佛窟寺詩韻三首 》 —— [ 明 ] 夏原吉
- 《 題楊學士萬木圖 》 —— [ 明 ] 夏原吉
- 《 蘆花被 》 —— [ 明 ] 夏原吉
- 《 送鄉友監察御史彭希益還家省墓 》 —— [ 明 ] 夏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