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晉闈中秋陪蘇雲浦直指明遠樓玩月

碧海高飛白玉盤,危樓永夜許同看。 譚分貝葉塵心淨,人在冰壺慧眼看。 千頃玻璃浮桂影,一杯沆瀣傲霜寒。 殷勤爲祝多才出,疑有奎光照畫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子: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晉闈:指科舉考試的考場。
  • 蘇雲浦:人名,可能是當時的官員或文人。
  • 直指:直接指向,這裏指直接觀賞。
  • 明遠樓:樓名,可能是考場內的一個建築。
  • 譚分貝葉:譚,談論;分貝葉,指分開的貝葉,貝葉是古代用來書寫的材料,這裏可能指討論詩文。
  • 冰壺: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
  • 慧眼:智慧的眼光。
  • 千頃玻璃:形容月光下的水面如同玻璃一般平滑。
  • 桂影:月影,因傳說中月中有桂樹而得名。
  • 沆瀣:指夜晚的露水,這裏比喻清酒。
  • 奎光:指星光,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認爲奎星主文運。

翻譯

碧藍的夜空中高高飛起一輪白玉般的明月,在這危險的樓閣中,長夜漫漫,我們一同觀賞。 談論着詩文,心靈如分開的貝葉般清淨,我們彷彿置身於清澈透明的冰壺之中,用智慧的眼光觀察世界。 月光下的水面如同千頃玻璃,浮現出桂樹的影子,我們舉杯暢飲,清酒如夜露般傲視霜寒。 我們殷勤地祝願,希望衆多才華橫溢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彷彿有星光照耀着這畫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秋夜在晉闈明遠樓與友人共賞月色的情景,通過「碧海」、「白玉盤」等意象展現了月光的皎潔,以及「危樓」、「永夜」等詞語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詩中「譚分貝葉塵心淨」表達了與友人深談詩文,心靈得到淨化的愉悅感受,「人在冰壺慧眼看」則進一步以冰壺比喻清澈的心境,展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智慧眼光。結尾的「疑有奎光照畫欄」寄託了對未來才子輩出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中秋月色的讚美和對文化傳承的期待。

畢自嚴

畢自嚴

明山東淄川人,字景曾。萬曆二十年進士。授松江推官。泰昌時,官至太僕卿。天啓元年,遼陽陷落,廷議加強海防,改右僉都御史,巡撫天津。在任設鎮海諸營,用戚繼光遺法,水軍先習陸戰,軍由是可用。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次年,改南戶部尚書,以忤魏忠賢引疾歸。崇禎初起戶部尚書,條上諸事,帝悉允行。旋因事被劾下獄,未幾得釋。致仕卒。有《石隱園藏稿》。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