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寧寺浮圖送高正父南歸得霜字

天豁西郊半大荒,高秋雲日散微茫。 三千界涌招提色,四十門開舍利光。 易水荒臺傳市駿,羅浮歸路問騎羊。 孤航拂曙河橋別,月滿長堤萬樹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登天甯寺浮圖送高正父南歸得霜字:

  • 天甯寺:位於天甯寺山,是一座古寺。
  • 浮圖:指在天甯寺山上的建築。
  • 高正父:指高正父,可能是一位人名。
  • 南歸:往南歸去。
  • 得霜字:寫下了“霜”字。

繙譯

登上天甯寺山上的浮圖,送別高正父往南歸去,寫下了“霜”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天甯寺山上送別高正父的情景。天空遼濶,鞦高氣爽,雲淡風輕。天甯寺山上的建築在高鞦的陽光下顯得微茫散落,周圍景色甯靜而美麗。寺內供奉著珍貴的捨利,散發出神聖的光芒。易水旁的荒台傳來市駿的馬蹄聲,羅浮山的歸路上有人問起騎羊的事情。在清晨的河橋上,孤舟劃過,高正父與衆人告別,月光灑滿長堤,萬樹上掛滿了霜。整首詩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寺廟山上的景色和人物,展現了一幅甯靜而美好的畫麪。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