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文學還武昌時以陳從訓書至

問姓曾驚座,藏名類接輿。 到偕京口雁,歸趁武昌魚。 竹素千秋上,芸編萬帙餘。 相逢不成醉,天末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藏名:隱姓埋名。
  • 接輿:古代傳說中的隱士,這裡指隱居。
  • 京口:今江囌鎮江。
  • 武昌魚:指武昌地區的魚,這裡用以象征歸鄕。
  • 竹素:指書籍。
  • 蕓編:指書籍,因古代常用蕓香防蟲,故稱。
  • 萬帙馀:指書籍衆多。
  • 天末: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繙譯

聽說你的姓氏,曾讓人震驚,隱姓埋名如同古代的隱士接輿。你到達時,如同京口的雁群,歸去時,又如武昌的魚兒。你的藏書如同千鞦的竹簡,蕓香四溢的書籍堆積如山。相逢時未能盡情暢飲,天邊遙遠的你,心情如何呢?

賞析

這首詩是衚應麟送別王文學歸武昌時所作,表達了對王文學的敬仰和不捨之情。詩中通過“問姓曾驚座”和“藏名類接輿”描繪了王文學的非凡氣質和隱逸生活,而“到偕京口雁,歸趁武昌魚”則巧妙地以雁和魚爲喻,形象地表達了王文學的行蹤。後兩句則通過對書籍的贊美,間接贊美了王文學的學識淵博。最後兩句則流露出詩人對離別的不捨和對遠方友人的思唸。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