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雜詩二十首

畫戟三千隊,雕戈十二營。 貔貅嚴左翼,熊虎列前旌。 草木環滁動,蒹葭到海平。 越裳重譯至,何事問長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畫戟:古代兵器,此處指軍隊。
  • 雕戈:裝飾華麗的戈,也是兵器的意思。
  • 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常用以比喻勇猛的軍隊。
  • 熊虎:比喻勇猛的將士。
  • 前旌:前軍的旗幟。
  • 越裳:古代南方國名,此處可能指邊遠地區。
  • 重譯:經過多次翻譯,指邊遠地區的使者。
  • 長纓:長繩,古代用以繫馬,也比喻束縛或控制。

翻譯

金陵雜詩二十首 [明]胡應麟 三千隊列的畫戟,十二營的雕戈。 勇猛的貔貅嚴陣以待在左翼,熊虎般的將士列隊在前軍的旗幟下。 草木環繞滁州而動,蒹葭直到海邊才平息。 越裳的使者經過多次翻譯來到這裏,究竟是爲了什麼事情而詢問長纓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金陵(今南京)的軍事盛況,通過「畫戟」、「雕戈」、「貔貅」、「熊虎」等意象,展現了軍隊的威武和嚴整。後兩句則通過「越裳重譯至」來暗示邊遠地區的使者到來,詢問「長纓」則可能暗指對軍事行動的關心或請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明朝的軍事力量,又隱含了對邊疆安寧的關切。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