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遊白嶽十二首齊雲巖

移根何代植崔嵬,結搆名猶借樃梅。 千里漫勞孤驛寄,一株元自太和來。 花翹鶴膝時沾霧,幹坼龍鱗乍起雷。 嫩蕊疏枝渾欲折,凌風無處問瑤臺。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勢高峻。
  • 結搆(jié gòu):結構,構造。
  • 樃梅(lán méi):一種植物,此處可能指某種樹木的名稱。
  • 孤驛:孤立的驛站,比喻孤獨無助。
  • 元自:原本來自。
  • 花翹:花朵向上翹起。
  • 鶴膝:形容樹枝彎曲如鶴膝。
  • 幹坼(gān chè):樹幹裂開。
  • 龍鱗:形容樹皮裂紋如龍鱗。
  • 乍起雷:突然響起雷聲,比喻樹幹裂開的聲音。
  • 嫩蕊:初開的花蕊。
  • 疏枝:稀疏的樹枝。
  • 渾欲折:幾乎要折斷。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高遠不可及之處。

翻譯

這棵樹不知何時被移植至此,高聳入雲,其構造之名還借用了「樃梅」。 千里之外,孤驛難寄,這一株樹原本來自遙遠的太和。 花朵翹起,如鶴膝般彎曲的枝條時常沾染霧氣,樹幹裂開,龍鱗般的紋理突然發出雷鳴般的聲音。 初開的花蕊,稀疏的枝條,幾乎要被折斷,凌風而立,卻無處尋覓那高遠的瑤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株古老樹木的孤獨與堅韌。詩中,「移根何代植崔嵬」一句,即展現了樹木的歷史悠久與高聳入雲的姿態。通過「孤驛寄」、「元自太和來」等詞句,表達了樹木的孤獨與遙遠來歷。後兩句則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象,如「花翹鶴膝時沾霧」、「幹坼龍鱗乍起雷」,進一步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樹木以生命力和動態美。最後,「嫩蕊疏枝渾欲折,凌風無處問瑤臺」則抒發了對樹木命運的同情與對高遠理想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一株樹的描繪,寄託了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感悟。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