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方伯二首

惆悵驪駒系綠楊,一燈聊爲故人長。 朱絲永日閒清廟,白紵深宵出畫堂。 耒耜風雲莘野畔,舟航霖雨傅巖傍。 碧天吳越相望近,對倚青萍拭劍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惆悵(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失落、憂傷。
  • 驪駒(lí jū):黑色的馬,這裏指代馬車。
  • 綠楊:綠色的楊樹,常用來象徵春天的景色。
  • 朱絲:紅色的絲線,這裏可能指代琴絃。
  • 清廟:古代帝王的宗廟,這裏可能指代莊重的場所。
  • 白紵(bái zhù):白色的麻布,這裏可能指代衣物。
  • 畫堂:裝飾華麗的廳堂。
  • 耒耜(lěi sì):古代的農具,這裏指代農業。
  • 風雲:比喻時勢或政治局勢。
  • 莘野(shēn yě):地名,這裏可能指代田園風光。
  • 舟航:船隻,這裏指代航行。
  • 霖雨:連綿不斷的雨。
  • 傅巖(fù yán):地名,這裏可能指代某個地方。
  • 碧天:藍天。
  • 吳越:古代的兩個國家,這裏指代江南地區。
  • 青萍:一種水生植物,這裏可能指代劍柄上的裝飾。
  • 拭劍鋩(shì jiàn máng):擦拭劍鋒,這裏指準備戰鬥或行動。

翻譯

心情失落,馬車系在綠楊樹下,一盞燈爲老朋友而長明。 紅色的琴絃在莊重的場所中悠閒地響起,深夜裏穿着白色麻布衣的人從華麗的廳堂走出。 在田園風光中,農具與風雲相伴,船隻在連綿的雨中航行在傅巖旁。 藍天下的吳越之地相望不遠,我們相對而立,擦拭着劍鋒,準備行動。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時局和未來的期待。詩中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和田園風光,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充滿期待的氛圍。詩末的「拭劍鋩」象徵着準備迎接挑戰或新的開始,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