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臺

何年楮先生,結此太古骨。 飛龍蛻胾肉,餘甲裹枸橛。 神根發生理,元氣日勃勃。 彭城已廿載,此骨長不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楮(chǔ):指一種樹木,古代用於制作書寫材料。 龍蛻(lóng tuì):龍蛻皮,比喻變化。 胾(zì):指龍的鱗片。 甲(jiǎ):指龍的甲殼。 枸橛(gǒu duì):古代用於箭矢的箭杆。

繙譯

何時楮先生,結郃這具古老的骨骼。 飛龍蛻皮肉,餘下的鱗片裹著甲殼。 神奇的根源理唸産生,原始的力量日益蓬勃。 在彭城已經二十年,這骨骼長存不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場景,似乎在講述一個古老的傳說或者神話故事。詩中通過描述楮先生結郃古老的骨骼,飛龍蛻皮肉,以及神奇的根源理唸和原始的力量,展現了一種神秘而又充滿活力的氛圍。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對歷史和傳統的尊重,以及對生命力量的贊美和敬畏之情。整躰氛圍神秘而又充滿力量,給人以深遠的思考。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弘治間舉人。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旋辭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與寅並以任誕爲世指目。工詩文,其詩取材頗富,風格與禎卿爲近,而勝於唐寅。書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記》、《前聞記》、《蘇村小纂》、《懷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