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二君以生鷓鴣數雙見貽賦詩答之

歸使青娥見,知頻唱鷓鴣。 斑衣徭女似,香瘴越臺無。 食豈爭雞口,棲寧嫁雁夫。 北禽欺汝者,逐我莫愁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生鷓鴣:指活著的鷓鴣,一種珍貴的鳥類。
貽賦:指贈送詩文。
斑衣:指身穿斑駁衣服的人。
徭女:指受雇爲奴隸或傭人的女子。
香瘴:指氣候溼熱,充滿瘴氣。
越台:指越國的地方。
食豈爭雞口:指喫飯不爭搶食物。
棲甯嫁雁夫:指甯願棲息也不願嫁給雁的男子。
北禽:指北方的鳥類。

繙譯

廻去告訴那位青娥,我經常聽到鷓鴣的歌聲。
像是身穿斑駁衣服的奴隸女子,生活在溼熱的越國地方。
我不爭搶食物,也不願嫁給北方的雁的男子。
那些欺負你的北方鳥類,不必擔心我會被追逐而孤獨。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自己獨立自由的態度,不願受到任何欺淩或束縛。通過描繪生活在溼熱環境中的斑衣徭女和北方的鳥類,詩人展現了自己與他們的區別,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曏往和堅守。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潔明了,展現了詩人對自由與尊嚴的珍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