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湞陽至穗城江行有作

江天盡作荔支圍,黑葉千村映翠微。 烽火亦教榕樹似,珊瑚不道木棉非。 門臨古渡多漁戶,坐倚陰厓有釣磯。 西浦邅回難即到,鄉心休逐片帆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荔支(lì zhī):即荔枝,一種水果。 榕樹(róng shù):大型常綠喬木,樹冠廣闊。 珊瑚(shān hú):一種珊瑚類海洋生物。 木棉(mù mián):一種熱帶植物,花大而美麗,果實內有種子,纖維可用來製作紡織品。

翻譯

江水像荔枝一樣圍繞着天空,黑色的葉子映照着千座村莊,微微泛着翠綠的光芒。烽火的煙雲彷彿在教導榕樹,珊瑚卻不明白木棉的美好。沿途古渡口多是漁民的家,坐在陰涼的山崖旁有人在垂釣。西浦彎彎曲曲,難以馬上到達,故鄉的思念不要隨着片帆飄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自湞陽到穗城江的行程中所見所感。通過對江水、村莊、榕樹、珊瑚和木棉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優美的畫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將自然景物與人情思緒巧妙結合,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整體氛圍清新淡雅,意境優美。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