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鍾山(zhōng shān):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洛陽市境內的一座山。 杜子(dù zǐ):指杜牧,唐代著名詩人。 闕(què):古代宮殿前的兩根石柱。 龍髯(lóng rán):指山上的巖石形狀,像龍的衚須。 二陵(èr líng):指洛陽的兩座陵墓,即明昌陵和昭陵。 櫻桃(yīng táo):一種水果。 春魂(chūn hún):指春天的氣息。 佳氣(jiā qì):美好的氣息。 鬱蔥(yù cōng):形容植物繁茂。 弓劍(gōng jiàn):指戰爭。
繙譯
鍾山緜延連著三座山峰,形成了金色城牆紫色翡翠的環繞。山上仍畱有牛首和雙石闕,衹有一人才能攀登到龍髯狀的巖石。春天,人們在山外喫著櫻桃,六代間的春天氣息在燕子飛舞的空中流淌。美好的氣息彌漫在萬戶之間,戰爭的弓弩至今仍未到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鍾山的壯麗景色,通過山峰、巖石、古跡等元素展現出山的雄偉和歷史的沉澱。詩人以優美的語言描繪出山的神秘和壯麗,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歷史的追憶。整躰氛圍清新脫俗,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和歷史的獨特感悟。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
- 《 張餘庵先生年六十有九七十有七八十八十有四時皆生一子今己巳八十有五矣詩以壽之 》 —— [ 明 ] 屈大均
- 《 奉陪富平程相音歷穗石洞訶林出西郊作 》 —— [ 明 ] 屈大均
- 《 以事偶憩單家口占奉答 》 —— [ 明 ] 屈大均
- 《 冬日對花作 》 —— [ 明 ] 屈大均
- 《 過黃積庵南軒賦贈 》 —— [ 明 ] 屈大均
- 《 和人黃山雜吟 》 —— [ 明 ] 屈大均
- 《 從塞上偕內子南還賦贈 》 —— [ 明 ] 屈大均
- 《 王觀察招食嘉魚率賦兼以爲別 》 —— [ 明 ] 屈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