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宿上韶陽道中有作

峯作華不四注來,芙蕖何處翠華臺。 一天石筍穿霞出,百道雲門夾水開。 去路蒼茫邊雁引,歸心斷絕野猿催。 嗷嗷烏烏霜林外,菽水乾人愧不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峰(fēng):山峰;芙蕖(fú qú):指芙蓉花和睡蓮;翠華(cuì huá):翠綠的花朵;石筍(shí sǔn):像石筍一樣的山石;霞(xiá):晚霞;雲門(yún mén):雲彩形成的門戶;蒼茫(cāng máng):遼濶空曠的樣子;野猿(yě yuán):野生猿猴;嗷嗷(áo áo):形容猿猴的叫聲;烏烏(wū wū):黑色的。

繙譯

山峰如華麗的芙蕖,翠綠的花朵在哪裡?一根石筍穿過晚霞,百道雲彩形成的門戶中夾著水流。前方的路途蒼茫遼濶,邊上的雁引領著前行,內心的歸宿被野猿催促。猿猴在霜林外嗷嗷叫著,河水乾涸,使人感到自己無才。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通過山峰、花朵、石筍、晚霞、雲彩等元素,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神奇。詩人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山水之間的景致,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美好的想象空間,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