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述哀

一戰蕪湖喪六師,南朝宗社遂傾移。 花當竟系降王組,細柳難張大將旗。 馬角不曾生大漠,龍髯誰爲葬焉支。 秦淮父老多哀慕,歲歲清明祭不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蕪湖(wú hú):地名,古代地名,今安徽省蕪湖市。 述哀:表達悲傷之情。 南朝:中國歷史上南朝時期的統稱,包括宋、齊、梁、陳等朝代。 宗社:家族。 降王:指被俘虜的王族。 細柳:指柳樹的細枝。 大將:指將軍。 馬角:指馬的角部。 大漠:廣袤的沙漠。 龍髯:指龍的鬍鬚。 焉支:何處。 秦淮:地名,指南京的秦淮河。 清明:傳統節日,清明節。

翻譯

蕪湖述哀

在蕪湖的一場戰役中,六支軍隊覆沒,南朝的宗族因此動盪。 鮮花系在被俘的王族身上,細柳難以承載大將的旗幟。 馬兒的角上不曾有大漠的痕跡,龍的鬍鬚又埋葬在何處。 秦淮河畔的老人們深感悲傷,每年清明祭祀從未延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悲壯的戰役後的景象,表達了對戰爭帶來的傷痛和悲傷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花、柳、馬、龍等,通過這些意象展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破壞和傷痛。作者通過描寫蕪湖戰役的慘狀,表達了對戰爭的深切反思和悲憫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和平的嚮往和對生命的珍惜。整首詩意境深遠,感情真摯,展現了作者對戰爭的深刻認識和對和平的嚮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