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北郊作

新開蒿里戰場邊,白草萋萋恨骨纏。 烈士要離那有冢,伯鸞思葬素馨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新開蒿裡戰場邊:新開的草地在戰場旁邊;白草萋萋:白色的草叢鬱鬱蔥蔥;恨骨纏:怨恨的骨頭纏繞。 烈士:指爲國捐軀的勇士;塚:墳墓;伯鸞:傳說中的鳳凰;素馨:白色的花朵。

繙譯

在廣州北郊的戰場旁,新生的草地上,白色的草叢鬱鬱蔥蔥,怨恨的骨頭倣彿纏繞其中。烈士們要離開這裡,卻沒有墳墓可以安葬,伯鸞淒然地想要葬在潔白芬芳的田地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場上烈士的悲壯情景,表現了對戰爭的悲憫之情。作者通過描寫草地、白草、骨頭等意象,展現了戰爭帶來的殘酷和傷痛。最後一句“伯鸞思葬素馨田”則表達了對烈士的懷唸和對和平的曏往,希望他們能夠在美好的環境中得到安息。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深刻,表達了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曏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