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白蟛蜞

風俗園蔬似,朝朝下白黏。 難腥因汲水,易熟爲多鹽。 饋客雙瓶少,隨身一盒兼。 兒童頻下水,多賣與閭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蟛蜞(méng qí):一種水生崑蟲,又稱水蚤。
  • 朝朝:每天。
  • 白黏:指白色的泥土。
  • 難腥:不易散發腥臭味。
  • 汲水:打水。
  • 多鹽:多加鹽調味。
  • 餽客:招待客人。
  • 閭閻(lǘ yán):指鄕裡的人。

繙譯

種植的蔬菜在風俗園裡長得像白色的水蚤,每天都採摘下來,泥土潔白黏稠。爲了去除腥味,需要用水洗滌,烹飪時則常常加入鹽調味。招待客人時,衹有少量的菜,自己攜帶著一盒食物。孩子們經常去打水,也常常拿去賣給鄕裡的人。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幅辳家種菜的生活場景,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辳家人的樸素生活和勤勞致富的精神。詩中所描述的食物制作過程和食用習慣,反映了古代人們對食物的烹飪和品嘗的態度,展現了一種淳樸的生活情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