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番禺明府

羅浮西麓是番禺,山勢雙蟠接海珠。 仙令至今來葛氏,人家自昔在蘭湖。 持將瀑布爲膏澤,更有離支入畫圖。 重與炎洲添勝蹟,沉香不使浦中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番禺(pān yú):古代地名,今廣東省廣州市的舊稱。 羅浮(luó fú):古代傳說中的仙山。 蟠(pán):盤繞。 海珠(hǎi zhū):廣州市區的一個地名。 仙令(xiān lìng):仙人的指示。 葛氏(gě shì):指葛洪,古代著名的道士。 蘭湖(lán hú):古代廣州的一處湖泊。 瀑布(pù bù):瀑布。 離支(lí zhī):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名。 炎洲(yán zhōu):古代傳說中的仙島。 沉香(chén xiāng):一種香材。

翻譯

送給番禺的明府 羅浮山在番禺的西麓,山勢盤繞着海珠,如雙龍蟠繞着明珠。 仙人的指示一直傳至今日的葛洪家,人家自古就在蘭湖邊。 將瀑布的水珠當作膏澤,還有離支仙人進入畫中。 再加上炎洲的勝蹟,使得這裏的沉香不讓浦中無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番禺地區的山水仙境,羅浮山的神奇景色,以及仙人的傳說。通過描繪山水之間的關係,展現了古代仙山的神祕和美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整體意境優美,富有詩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