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戰敗牛羊棄玉河,穹廬不見百頭多。 天寒草谷無尋處,冒雪方乘白橐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穹廬:古代遊牧民族居住的帳篷。
  • 草谷:指儲存的乾草和穀物,用於冬季餵養牲畜。
  • 橐駝:即駱駝。

翻譯

在戰敗後,牛羊被遺棄在玉河邊,帳篷不見了,百頭牲畜也多不見蹤影。 天寒地凍,找不到儲存的乾草和穀物,只能冒着雪,乘着白色的駱駝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敗後的淒涼景象,通過「牛羊棄玉河」和「穹廬不見」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戰亂帶來的破壞和人民的苦難。後兩句則通過「天寒草谷無尋處」和「冒雪方乘白橐駝」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淒涼感,同時也展現了人們在困境中的堅韌和求生慾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深刻反思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