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伯董丈枉飲峴山泛碧浪湖時範太史伯禎陳都諫體乾在坐太史將赴召北上宗伯遂成一章予嗣得其二一用公原韻一用
諸賢名價重南州,峴首吳興亦勝遊。
痛飲爭呼明月至,狂歌欲斷彩雲流。
那知碧浪重湖夜,別作金臺萬里秋。
我是安期饒落穆,過江今日始言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宗伯:古代官名,相當於後世的禮部尚書。
- 董丈:對董姓長者的尊稱。
- 峴山:山名,位於今湖北省襄陽市。
- 碧浪湖:湖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風景優美的湖泊。
- 太史:古代官名,負責編纂史書。
- 都諫:古代官名,負責向皇帝進諫。
- 體乾:人名,陳體乾。
- 赴召:應召前往朝廷。
- 金臺:指朝廷或皇帝的居所。
- 安期:指安期生,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落穆:指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
翻譯
在南州,諸位賢士的名聲顯赫,峴首與吳興也是勝景之地。 我們痛飲歡聚,爭相呼喚明月來助興,狂歌之中彷彿要斷絕彩雲的流動。 誰知在這碧浪湖的夜晚,竟成了金臺萬里的秋意。 我雖是如安期生般淡泊寧靜,但今日過江,纔開始感到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諸賢在峴山與碧浪湖的歡聚場景,通過「痛飲爭呼明月至,狂歌欲斷彩雲流」展現了宴飲的熱烈與豪放。然而,「那知碧浪重湖夜,別作金臺萬里秋」一句,筆鋒一轉,透露出離別與遠行的哀愁。最後兩句以安期生的淡泊自比,表達了詩人對即將到來的遠行的憂慮與不捨。整首詩情感跌宕起伏,語言優美,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