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再宿碧雲寺
春來虎溪笑,別爾竟長途。
初地緣猶在,諸天念未孤。
比丘驚出定,檀越見能呼。
忍草看如昨,靈花問已無。
歸雲仍臥榻,流水自齋廚。
病骨蘇金髓,塵心冷玉壺。
暫棲同怖鴿,乞食伴飢烏。
欲施周顒宅,吳中盜一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碧雲寺:位於北京西郊,是明代著名的佛教寺院。
- 虎溪:指碧雲寺附近的一條溪流。
- 初地:指佛教中的初果,即初步達到的境界。
- 諸天:佛教中指天界的神祇。
- 比丘:指出家修行的男性僧侶。
- 出定:指從冥想或禪定狀態中醒來。
- 檀越:指施主,即向寺院或僧侶佈施的人。
- 忍草:指忍耐之草,比喻堅韌不拔的精神。
- 靈花:指神奇的花,這裏可能指寺院中的某種特殊花卉。
- 歸雲:指歸來的雲,比喻詩人自己。
- 臥榻:指睡覺的牀。
- 齋廚:指寺院中的廚房,用於準備素食。
- 金髓:指珍貴的藥材,比喻治癒疾病的良藥。
- 玉壺:指清淨無瑕的心靈。
- 怖鴿:指因恐懼而飛翔的鴿子,比喻處於不安狀態的人。
- 飢烏:指飢餓的烏鴉,比喻貧困或飢餓的人。
- 周顒宅:指周顒的住宅,周顒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
- 盜一區:指偷盜一塊地,這裏可能指詩人想要施捨一塊地給寺院。
翻譯
春天時在虎溪邊微笑告別,如今再次踏上這漫長的旅途。 初次到達的境界依舊清晰,天界的思念並未減少。 比丘們驚訝地從禪定中醒來,施主們也能被認出。 忍耐之草看起來依舊如昨,神奇的花朵卻已不見。 歸來的雲依舊停留在牀榻之上,流水聲從齋廚傳來。 病體因金髓般的良藥而恢復,塵世之心因玉壺般的清淨而冷卻。 暫時棲息如同驚飛的鴿子,乞食時與飢餓的烏鴉爲伴。 想要施捨周顒的住宅,卻在吳中偷得一塊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再次訪問碧雲寺的情景,通過對寺院環境、僧侶生活以及自身心境的細膩刻畫,表達了詩人對佛教境界的嚮往和對塵世紛擾的淡漠。詩中運用了許多佛教術語和比喻,如「初地」、「諸天」、「比丘」、「檀越」等,展現了詩人深厚的佛學修養。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忍草」、「靈花」、「歸雲」、「流水」,增強了詩歌的意境美。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想要施捨的願望,體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