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功德廢寺
古寺逢人語,宣皇御輦過。
散香羣帝下,迎蹕萬靈呵。
水束蟠丹砌,虹垂飲碧蘿。
雕樑扶日月,繡障擁山河。
果失阿羅漢,緣空窣堵波。
嘶鳴來白馬,剝鑿悵青螺。
賜額苔全臥,殘碑兩自磨。
梲龍陰吐甲,壁剎暮揚戈。
佛坐狐禪倨,僧房鳥跡多。
化城歸一劫,淨土讓諸魔。
函舌驚珠梵,泉音想玉珂。
低昂人代有,生滅竟如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宣皇:指明宣宗朱瞻基。
- 御輦:皇帝的車駕。
- 蹕(bì):古代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
- 呵:呵斥,這裏指衆神守護。
- 碧蘿:綠色的藤蘿。
- 雕樑:雕刻精美的屋樑。
- 繡障:華麗的屏障。
- 阿羅漢:佛教中指已達到涅槃的聖者。
- 窣堵波:佛塔。
- 白馬:指佛教傳入中國時,傳說中的白馬馱經。
- 青螺:指青色的螺殼,這裏比喻剝落的石刻。
- 賜額:賜予的匾額。
- 梲龍:雕刻的龍。
- 壁剎:牆壁上的佛塔。
- 狐禪:指不正規的禪修。
- 化城:佛教用語,指幻化的城市,比喻短暫無常。
- 淨土:佛教中的極樂世界。
- 珠梵:指佛經。
- 玉珂:玉製的裝飾品,這裏指美妙的音樂。
翻譯
古寺中遇到的人告訴我,明宣宗曾駕臨此地。羣神散香,萬靈守護,迎接皇帝的到來。水流環繞着紅色的臺階,彩虹彷彿垂飲綠色的藤蘿。雕刻精美的屋樑支撐着日月,華麗的屏障擁抱着山河。然而,這裏已失去了阿羅漢的蹤跡,佛塔也空無一物。白馬嘶鳴,青螺剝落,令人惆悵。賜予的匾額已被苔蘚覆蓋,殘碑獨自磨滅。雕刻的龍在陰暗處吐露着甲片,牆壁上的佛塔在黃昏中揚起戰戈。佛座上狐禪倨傲,僧房裏鳥跡斑斑。幻化的城市歸於一劫,淨土讓給了諸魔。佛經中的珠梵令人震驚,泉水之音讓人想起玉珂的美妙。人世間的事物有高有低,生滅無常,究竟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座廢棄的古寺,通過今昔對比,展現了寺廟的輝煌與衰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雕樑扶日月」、「繡障擁山河」等,展現了寺廟曾經的輝煌。而「賜額苔全臥」、「殘碑兩自磨」等句,則表達了寺廟的衰敗和歷史的滄桑。最後,詩人通過對人世間生滅無常的思考,表達了對生命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吳中迎春曲八首 》 —— [ 明 ] 王世貞
- 《 戲爲登州歌四章 》 —— [ 明 ] 王世貞
- 《 推案作苦息而試筆簡子與 》 —— [ 明 ] 王世貞
- 《 存沒口號十六首徐比部以言 》 —— [ 明 ] 王世貞
- 《 余自三月朔抵留任于今百三十日矣中间所见所闻有可忧可悯可悲可恨者信笔便成二十絶句至于适意之作十不能一亦见区区一段心绪况味耳 其十八 》 —— [ 明 ] 王世貞
- 《 和尚磯在採石道士洑在蘄水小孤中立焉 》 —— [ 明 ] 王世貞
- 《 送舍弟敬美北上 》 —— [ 明 ] 王世貞
- 《 瀘州蘇丈由夕拜謫丞吳江來署昆篆方著政聲與餘一見杯酒平生即席有黃陂新命因成六絕句奉壯行色情見乎辭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