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贈張太學孺願兼寄示沈嘉則屠長卿孺願之先人爲大司馬公嘉則長卿俱其客且與孺願善序其詩而不能無白首之嘆故

明海張司馬,龍門一世師。 久欽鯨力大,不盡鳳毛奇。 業稱元方弟,名高蔡克兒。 有才疑夢筆,無意僅爲箕。 天向金陵闢,虹從赤董垂。 諸生俱避席,祭酒亦低帷。 柳態猶長緒,蘭心祗項斯。 寄聲屠與沈,須憶御膺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明海:指張孺願的先人,即張太學,因其曾任大司馬,故稱明海。
  • 龍門:比喻高門,指張太學的家族地位顯赫。
  • 鯨力:比喻巨大的力量或才能。
  • 鳳毛:比喻珍貴稀有的東西,這裏指張太學的才華。
  • 元方弟:指張太學的弟弟,元方是他的字。
  • 蔡克兒:指蔡克,東漢末年名士,這裏用來比喻張太學的兒子。
  • 夢筆:比喻文才出衆,如夢中得筆。
  • 僅爲箕:比喻只做些低微的工作,箕是用來掃除的工具。
  • 金陵:南京的古稱,這裏指張太學的所在地。
  • 赤董垂:赤董是一種植物,垂指其枝條下垂,這裏比喻張太學的名聲遠揚。
  • 避席:離開座位,表示尊敬。
  • 祭酒:古代官職,這裏指沈嘉則和屠長卿。
  • 柳態:比喻柔美的姿態。
  • 蘭心:比喻高潔的品質。
  • 項斯:指項斯,西漢文學家,這裏用來比喻張太學的詩才。
  • 屠與沈:指屠長卿和沈嘉則,都是張太學的朋友。
  • 御膺時:指在適當的時候得到重用。

翻譯

明海張太學,是當世的高門顯貴。 久聞其才華橫溢,鳳毛麟角般珍貴。 他的弟弟元方也是名聲在外,兒子更是名高蔡克兒。 他的才華似乎是夢中得來的筆,卻無意只做些低微的工作。 天意似乎特別眷顧金陵,他的名聲如同赤董垂下的枝條,遠揚四方。 學生們都尊敬地避席,連祭酒也低下了帷帳。 他的姿態如柳枝般柔美,心靈如蘭花般高潔。 寄語屠長卿和沈嘉則,須記得在適當的時候得到重用。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對張太學的讚譽之作,通過對張太學及其家族的描述,展現了其家族的顯赫地位和個人的卓越才華。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鯨力」、「鳳毛」、「夢筆」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張太學的非凡才能和高尚品質。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張太學及其友人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在適當的時候得到重用,發揮自己的才華。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王世貞的文學造詣和人文關懷。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