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閒居雜懷十首

故人相慰檄書稀,又見徵兵解越圍。 敢向東方誇賜履,可因南國賦無衣。 家家砧杵鳴春月,處處戈船系夕暉。 聞道封侯須健手,羽林生長自輕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檄書(xí shū):古代用於征召或聲討的文書。
  • 徵兵(zhēng bīng):征召士兵。
  • 賜履(cì lǚ):賜予的鞋子,比喻官職或封地。
  • 賦無衣(fù wú yī):指賦詩表達無衣之苦,源自《詩經·國風·無衣》。
  • 砧杵(zhēn chǔ):擣衣的工具,砧是墊石,杵是棒槌。
  • 戈船(gē chuán):戰船。
  • 夕暉(xī huī):夕陽的餘暉。
  • 羽林(yǔ lín):皇家禁衛軍。
  • 輕肥(qīng féi):輕裝肥馬,形容生活奢侈。

繙譯

老朋友來安慰我,說戰事文書已經減少,又傳來征兵的消息,解救了越地的圍睏。 我怎敢曏東方誇耀自己被賜予的官職,卻因爲南方的苦難而作詩表達無衣之苦。 春月裡,家家戶戶的砧杵聲此起彼伏,処処可見戰船停泊在夕陽的餘暉中。 聽說封侯需要強健的手,皇家禁衛軍的士兵們自然生活得輕裝肥馬。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和平與戰亂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憂慮和對和平的曏往。詩中“檄書稀”與“徵兵解越圍”形成對比,反映了戰事的起伏變化。後兩句則通過“砧杵鳴春月”和“戈船系夕暉”的描繪,生動地展現了戰亂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最後兩句則透露出對封侯功名的淡漠,以及對士兵們奢侈生活的諷刺。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