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馭宗伯:人名,即王錫爵,字元馭,明代官員。
- 宗伯:古代官名,後用以尊稱禮部尚書。
- 學士:古代官職,這裏指王錫爵。
- 銀魚:指銀質的魚符,古代官員的信物。
- 陶令:指陶淵明,東晉詩人,以愛菊著稱。
- 東籬:陶淵明詩中常提到的採菊之地,後泛指種菊的地方。
- 晚節:晚年。
- 三友:指歲寒三友,即鬆、竹、梅。
- 天香:指牡丹的香氣。
- 賜紫:古代官員賜予紫色官服,表示尊貴。
- 彩服:五彩的衣服,這裏指牡丹的花色。
- 配黃:指菊花,黃色。
- 金卮:金制的酒器。
- 春秋筆:指春秋時期的史書筆法,這裏比喻王錫爵的詩文。
- 風光:景色,這裏指牡丹和菊花的美麗。
翻譯
學士王錫爵焚燒銀魚符也不遲疑,居然像陶淵明一樣傍着東籬賞菊。 誰說晚年沒有三友相伴,忽然間牡丹借來一枝天香。 賜予紫色官服的榮耀獨應誇耀,配上黃色的菊花雙雙可薦於金盃之中。 知道公的詩文如同春秋筆法,能讓這美好時光並存於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錫爵在賞菊時意外發現一株紫牡丹的情景,通過對比陶淵明的東籬賞菊,表達了作者對牡丹的讚美和對王錫爵詩文的推崇。詩中「晚節無三友」與「天香借一枝」形成對比,突出了牡丹的珍貴與美麗。最後兩句以「春秋筆」比喻王錫爵的詩文,讚美其能捕捉並表達此時此刻的美好風光。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對文人墨客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