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倦飛:比喻厭倦了奔波勞碌的生活。
- 林蘿:指林中的藤蘿,比喻隱居的生活。
- 慰藉:安慰,撫慰。
- 王生寧結襪:典故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的門客王生因不滿平原君的待遇,故意在衆人面前結襪帶,平原君見狀,立即親自爲他系襪帶,表示尊重。這裏比喻作者不願屈就於權貴。
- 翟尉任張羅:翟尉,古代官名,張羅,指張網捕鳥,比喻忙碌應酬。這裏指作者不願像翟尉那樣忙碌於官場應酬。
- 蠹魚:指蛀書蟲,比喻讀書人。
- 飧字:指讀書。
- 蛙黽:蛙的一種,比喻平凡之人。
- 和歌:指和詩。
- 奉帚主恩:指侍奉君主,帚,掃帚,比喻卑微的職務。
- 西施其柰浣紗何:西施,古代美女,柰,古同「奈」,如何。浣紗,洗紗,西施曾浣紗於溪邊。這裏比喻作者對於侍奉君主的無奈,即使如西施般美貌,也難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翻譯
厭倦了奔波勞碌的生活,誰不愛那隱居林中的寧靜?更何況有新詩來安慰我。我身爲王生,寧願像平原君的門客王生那樣,不願屈就於權貴;我的門庭,就像翟尉那樣,任由他人忙碌應酬,我自不參與。我這讀書人,雖然年老,但仍樂於讀書;我這平凡之人,又怎能不和詩作歌?我侍奉君主,雖然職務卑微,但主恩豈能說薄?即使如西施般美貌,面對浣紗的命運,又能如何?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中運用了多個典故和比喻,如「王生寧結襪」和「翟尉任張羅」,展現了作者不願屈就於權貴和官場應酬的態度。同時,通過「蠹魚漸老猶飧字」和「蛙黽何能且和歌」的自喻,表達了作者對於讀書和詩歌創作的熱愛。最後,以「西施其柰浣紗何」作結,抒發了作者對於侍奉君主的無奈和對命運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高潔的情操和對於自由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