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宛洛何洋洋,經始先人廬。
崇巘夾脩篁,清波出文魚。
棲遁焉足陳,仁裏私有餘。
張侯負淵博,秉志乃沖虛。
出則寄干城,入則宏廟謨。
決勝開冀封,翛然良若無。
多懼昔忝均,耦耕亦今愉。
侯其謝鞅掌,就我暫爲娛。
命爵復彈琴,徜徉非一途。
況有春陽色,藹藹在桑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宛洛:地名,指宛城和洛陽,泛指中原地區。
- 洋洋:廣闊無邊的樣子。
- 崇巘(chóng yǎn):高大的山峯。
- 脩篁(xiū huáng):修長的竹子。
- 清波:清澈的水波。
- 文魚:有花紋的魚。
- 棲遁(qī dùn):隱居。
- 仁裏:仁德之人居住的地方。
- 淵博:學識深且廣。
- 沖虛:淡泊虛無,指心境高遠。
- 干城:國家的城牆,比喻國家的重臣。
- 廟謨(miào mó):朝廷的策略。
- 冀封:希望得到封賞。
- 翛然(xiāo rán):無拘無束的樣子。
- 耦耕(ǒu gēng):兩人並肩耕作。
- 鞅掌(yāng zhǎng):繁忙勞累的樣子。
- 命爵:賜予爵位。
-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行走。
- 春陽:春天的陽光。
- 藹藹:和煦的樣子。
- 桑榆:日落時太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的位置,比喻晚年或日暮。
翻譯
宛城和洛陽是多麼廣闊,我開始建造祖先的房屋。高大的山峯夾着修長的竹子,清澈的水波中有花紋的魚。隱居在這裏怎麼值得提起,仁德之人居住的地方我還有餘。張侯學識淵博,心志高遠淡泊。出外則成爲國家的重臣,在內則制定朝廷的策略。決勝之後希望得到封賞,卻依然無拘無束。過去我曾與你一同耕作,現在也感到愉快。張侯請你放下繁忙的事務,來我這裏暫時娛樂。賜予爵位再彈琴,自由自在地行走不是一條路。何況還有春天的陽光,和煦地照在桑樹和榆樹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宛洛地區的廣闊景象,以及隱居生活的寧靜與滿足。通過對比張侯的淵博與沖虛,表達了對於淡泊名利、心境高遠生活的嚮往。詩中「崇巘夾脩篁,清波出文魚」等句,以自然景物爲背景,襯托出隱居生活的恬淡與美好。結尾處「春陽色,藹藹在桑榆」則進一步以春天的陽光和煦地照在桑榆之上,象徵着晚年生活的溫馨與寧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隱居生活的熱愛與嚮往。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題復甫墨牡丹 》 —— [ 明 ] 王世貞
- 《 爲胡元瑞題綠蘿館二十詠石屏 》 —— [ 明 ] 王世貞
- 《 自分勝亭沿留魚澗度玢碧樑 》 —— [ 明 ] 王世貞
- 《 上谷督撫諸公修諸邊有感 》 —— [ 明 ] 王世貞
- 《 試心石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均美兄之分冝丞取道歸里 其一 》 —— [ 明 ] 王世貞
- 《 哭舍侄汝欽儀部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