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汝康都運端陽舉孫乞詩爲贈

淮水湯湯無盡期,琅玕又見吐孫枝。 石麒麟送在茲夕,蠟鳳凰成應幾時。 眼中不置阿堵物,膝下所以寧馨兒。 蒲觴角黍最初會,它日三千客是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宗人汝康都運:指詩人的同宗之人汝康,擔任都運官職。
  • 耑陽:即耑午節,辳歷五月初五。
  • 乞詩:請求作詩。
  • 湯湯(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盛大的樣子。
  • 瑯玕(láng gān):美玉,這裡比喻優秀的子孫。
  • 吐孫枝:比喻子孫繁衍,如樹枝伸展。
  • 石麒麟: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象征吉祥。
  • 蠟鳳凰:用蠟制成的鳳凰,象征美好。
  • 阿堵物:指世俗之物,這裡指不重要的東西。
  • 甯馨兒:美好的孩子,這裡指孫兒。
  • 蒲觴(pú shāng):用蒲葉制成的酒盃,耑午節習俗。
  • 角黍:即粽子,耑午節的傳統食品。
  • 三千客:指衆多的賓客,比喻孫兒將來會有很多朋友和追隨者。

繙譯

淮水浩蕩,流淌不息,美玉般的子孫又見新枝吐露。 石麒麟送來吉祥,就在這個耑午之夜,蠟鳳凰何時能成真? 眼中不看重世俗之物,膝下因此有了這美好的孩子。 蒲葉酒盃與粽子,是最初的耑午聚會,將來會有多少賓客圍繞他。

賞析

這首作品是王世貞爲同宗之人汝康的孫兒在耑午節時所作的贈詩。詩中以淮水的浩蕩比喻家族的興旺,以瑯玕、石麒麟、蠟鳳凰等象征吉祥和美好的事物來祝願孫兒的前程似錦。同時,通過“眼中不置阿堵物”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淡泊,而“膝下所以甯馨兒”則流露出對孫兒的深切喜愛。最後,以耑午節的習俗蒲觴角黍爲背景,預祝孫兒將來能夠擁有衆多的朋友和追隨者,展現了詩人對家族未來的美好期許。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